电影《抓娃娃》传递出的心理暗示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tbbs.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曾经豪言:</p><p>“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p><p>电影《抓娃娃》反映的是望子成龙的故事,在大儿子练废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合格的家族企业接班人,不得已从娃娃抓起。就像心理学家华生说的那样,人类就像机器,环境怎么塑造、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p><p>事实果真如此么?如果从结果来看,马总的儿子马继业的培养是成功的,聪明、上进、睿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品学兼优。恰恰也正是因为太优秀了,促进了他的思考和觉醒,从而揭穿了父母的把戏。</p><p>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当下的教育环境,家长、老师和孩子都在各自赛道上拼命的去卷,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身边的一切看似真实的人和事原来是虚假的时候,马继业迷茫了。我是谁?我真的存在么?为了搞清楚答案,他高考的时候他选择了交白卷,通过打击家长考清北大学的愿望,来找回真实的自己,好在最终影片的结尾满足了他的愿望。</p><p>再次回归到影片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长可以代替孩子掌控人生么?孩子是家长愿望的承载体么?孩子内心的挣扎和内心需求,家长看到了么?</p><p>不是所有的家长可以像马总那么投入地去培养一个孩子,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精力。但是,更多的人会重复这种模式来培养孩子,认为是一条重要的道路。也许,心理学家华生孩子的结局,可以提供参考。</p><p>华生的两个孩子用他们的痛苦向世人证明,这个宣言纯属扯淡!在华生的高压、缺乏感情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带着心理创伤长大,患上严重抑郁症。</p><p>其中一个儿子在30岁时自杀身亡。</p><p>所以,家长不该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和能力,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人际关系。</p> <!----></div> 看完电影值得好好反思 没看电影,看到你的影评深以为然。这几天跟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外甥女聊天,她就提到当初高中上学时的压力以及心理困扰,父母对她情感的漠视,一味追求好成绩。虽然她一直在尖子班,但是也是一直挣扎着走过来的,虽然现在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但是和父母是渐行渐远了。 Hello530 发表于 2024-7-21 20:27没看电影,看到你的影评深以为然。这几天跟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外甥女聊天,她就提到当初高中上学时的压力以及 ...
所以,有的中学激励学生的时候用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考的越好,才能离父母越远。 风扬 发表于 2024-7-21 21:01
所以,有的中学激励学生的时候用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考的越好,才能离父母越远。
好像还真是 我看这部电影时,一会哭一会笑,看到马继业被同学炫耀有车自卑我跟着心酸,同学欺负他往他身上扔瓶子,我就没忍住哭,电影笑点比哭点多。马爸爸教育方式极富有装作极贫困去生活,是脱离大多数群体的,但又是每对父母望子成龙的缩影。我家老二在影院后半场坐不住,拿手机录了一小段,我恰巧最喜欢这段,自行车上男孩载着青梅竹马。
https://pic.app.ytbbs.com/forum/20240722073351front2_1_1572393_lpCccTGPauSg41EgvJpYJtmSA3ye.mp4?188
竹马是武术队的,长大后的那一脚,洪荒之力很充沛。影片处理其实很委婉,先是保证了孩子茁壮成长,品学兼优,没有去否定家长的付出,更难能可贵孩子受欺负的时候没有自卑和抑郁,这是理想化的处理,毕竟有一整个团队陪孩子长大,这是别人都做不到的。 影评很精彩,有点像当年央视10套的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系列 哪有免费看的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