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在路上就是一堵墙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tbbs.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烟台的公交车有个特殊现象,遇斑马线刹车减速,见到斑马线任意一端有人站立,刹车停住。据说这是公交公司的规定。从通行效率来讲,这种操作致使通行效率降低,路上斑马线太多了;从车辆使用来讲,频繁刹车,增加了非必要刹车损耗,并且往往是一人过马路造成全部车道十多辆甚至几十辆车刹车停车;从路权公平公正来讲,因一人过马路耽误路上众多车辆刹车、等待,毫无公平可言;从安全性来讲,公交车如同一堵墙一样遮挡过路人和其他车道司机视线,危险性不降反增。政府在面对车辆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众在选择出行方式时会考虑舒适、便捷、费用、安全等因素,频繁刹车带来通行时长增加,使得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进一步降低。在时间至上的当下,当公交出行不能带来通勤时间更短的比较优势后,更多人会选择开车通勤,更多车辆同时上路会造成高峰时段更加拥堵。这样的结果,相信明眼人都不愿意看到,但这就是烟台每天都在发生的现象,全社会无意义损耗大幅度增加并且工作效率下降,工薪族通勤成本增加,而这些增加的成本和降低的效率,仅仅是为了数量相对较少的过马路行人。简而言之,少部分人“获益”(危险性有时不降反增)而大部分人受损(几辆坐满乘客的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等待一人从马路对面穿过来)。从车辆能源和物资消耗、益处大小对比等方面考虑,这种规定都是不合理的。</p> <!----></div> 没弄 好!!!!!!!!!! 看到过,双向六车道,对面马路边站着行人要过马路,这边公交车停下来等待让行 在海边的单行道上,公交车就是移动路障 赞同,公交公司有些措施真是矫枉过正,严重影响效率,也影响公共出行的初衷,不能因噎废食,比如那个等人落座再启动车,耽误多少时间 不说几路车,这个车一直没改线,以前经常坐,基本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现在得四十多分钟,差着十分钟,一来一回就多将近半个小时,所以现在基本一年坐不了几次,这条线有一段路很宽很好开,现在司机都不敢开快了,都是晃晃悠悠的,坐公交的人少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吧,多少有点事,坐着是真急人啊 去年十一期间乘坐61路最晚班,每个站点都要减速靠边,然后再加速,一加速就提示超速, 同感。现在的公交车开的和抽风一样,斑马线没人他也刹车,斑马线有个电动车他也让行。另外造成的安全隐患去年也在网上民声反应过,公交集团领导给出的是冠冕堂皇的回复,其实就是另外一种的怠政,矫枉过正。对礼让行人和行车安全他们可能是存在误解的。 给每一条斑马线都装上红绿灯,既安全,又能增加GDP 对 不能埋怨公交公司规定多,每一天规定的背后都有血的教训,但是我非常讨厌公交车司机故意等红灯的行为,路口的绿灯还剩十秒钟了,人家减速刹车,正好晃悠到路口变红灯甚至是黄灯时,停下了。还美其名曰说,公司有规定。 馥郁的山庄 发表于 2025-11-25 08:50给每一条斑马线都装上红绿灯,既安全,又能增加GDP
特别同意,都安装上红绿灯按,照交通规则来就行。 不能埋怨公交公司规定多,每一条规定的背后都有血的教训,但是我非常讨厌公交车司机故意等红灯的行为,路口的绿灯还剩十秒钟了,人家减速刹车,正好晃悠到路口变红灯甚至是黄灯时,停下了。还美其名曰说,公司有规定 公交车就是老牛车,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教育司机不争道不抢道不飙车就好,现在就像懒汉没吃饱饭一样,慢慢悠悠磨蹭时间 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应该的呀,不光公交车,难道大家开车都不礼让行人么??? fu家 发表于 2025-11-25 10:49
公交车就是老牛车,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教育司机不争道不抢道不飙车就好,现在就像懒汉没吃饱饭一样,慢慢 ...
这没办法,运行路线有时间限制,开快早到罚钱,开慢晚到也罚钱,司机工作不好干 共情一下别人吧 馥郁的山庄 发表于 2025-11-25 14:32
这没办法,运行路线有时间限制,开快早到罚钱,开慢晚到也罚钱,司机工作不好干
现在干啥都是大数据分析。。。。以前61路公交,在滨海路狂飙,现在是逢站就得减速靠边,根本不管站台有没有人,而且一跑就提示超速。。 静心静心 发表于 2025-11-25 07:44
赞同,公交公司有些措施真是矫枉过正,严重影响效率,也影响公共出行的初衷,不能因噎废食,比如那个等人落 ...
怕担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