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每次听到弘一法师的这首送别都特别感慨,好像送别的路口非要一些点缀不可。
其实,真的不必如此,送别之人常将情感寄托于物,长亭、古道、夕阳、碧草、晚风、笛声、连绵不绝的群山都只是烘托。
说到送别,古人常是折柳相赠,柳与留谐音,但是我更喜欢龙应台《目送》里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目送中说再见,其实人海茫茫,再见之时早已物是人非,留给我们的只是对过去的追忆和旧时的念想。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多。”我们一直恪守着儒家的出世之道,却鲜有人会回归自我。
出世与入世其实并不矛盾,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
人与人都有心灵感应,尤其最亲的人之间。即使相隔千万里,那之间的感应可以穿越千山万水。
我们总是在别离中与亲人挥手说再见,再见时青丝如霜,脸上已经布满皱纹。送别的人看到的永远是背影,其实彼此都怕回头,只有在目送中觉得安心。
许多事情能够拿的起,可是我们早已放不下。


